关注官方微信

金凯视点 | 扎紧财政资金钱袋子,探索预算管理机制中成本效益理念的融合与应用

单位:本站作者:事业四部

        随着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绩效管理重心由支出规范性向支出有效性转变,“成本”这一绩效信息被逐渐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要“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成本效益分析原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分析工具,在中央此次发文中上升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最新指导思想和工作总要求。

        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对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来评估该项目价值的一种新的经营决策方法,评价原则是运用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最大的效益。其基本原理是:针对某项目,提出若干实现该项目目标的方案,并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通过比较并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出最符合投资者的最优决策方案。

        预算管理机制与成本效益理念融合的基本路径,是将成本效益理念在绩效管理流程中加以明确的体现,即成本效益理念及方法应贯穿于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实施和结果应用的全过程,以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1.绩效目标管理环节融合探索

        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出发点”,也是预算绩效管理据以开展的基础和起跑线。成本效益理念与绩效目标管理的融合是后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将成本效益理念融入绩效目标管理环节,一是强化绩效目标的成本效益论证,前期立项阶段合论证绩效目标中预算成本与预期效益的合理性和匹配度;二是明确保障范围和测算投入,立足于同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政府托底责任和财力水平,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在绩效目标中明确项目内容、范围、标准,及产品和服务的投入要素和投入量;三是要分类确定成本定额标准,强化绩效目标中产出成本指标等内容的科学性。

        2.绩效运行监控环节融合探索

   预算绩效监控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延伸点”,也是预算绩效管理得以顺利运行的较好保障。将成本效益理念融入绩效运行监控环节,一是要广泛收集成本数据和信息,并探索对成本、产出、效果信息进行量化处理,为后续监控中进一步分析和判断奠定基础;二是对发生的预算支出即项目实施成本与绩效进行“双监控”,分析成本支出进度和效益实现程度是否匹配,效益是否最大程度上得到体现;三是及时纠偏,及时反馈。基于监控信息快捷、准确地定位偏差环节和问题,对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进行必要的纠偏和调整,寻找实现绩效目标的更优路径。

        3.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环节融合探索

        绩效评价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着力点”,也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和中心环节。将成本效益理念融入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环节,一是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增加预算成本与执行成本的差异分析、成本控制措施健全性和基于成本的效果实现程度等评价要点;二是优化评价方法,采用标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成本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杜邦分析法、EVA财务分析等方法,明确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和成本效益的对应关系,为部门绩效改进提供决策建议。

  在收支矛盾凸显的新形势下,成本效益理念在预算管理各环节的渗入与应用将为实现政府预算的总量控制、配置效率和运作效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相关部门的后续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规章制度,完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审计等部门的权责。多方发力,研究出台政策指导性文件,建立嵌入成本效益理念的预算绩效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制度框架和结果运用机制。二是建立标准体系,引导各方参与。通过建立完备的官方操作指南,阐明成本效益分析的通用模型和具体方法,引导各单位或部门在进行预算支出控制时进行参考及使用。三是建立公共部门单位成本数据库。通过建立成本数据库来支持公共政策及措施所对应产出成果的量化,列示各类活动开展所对应的支出内容与成本标准,并区分活动领域及受益部门,使不同部门在实施不同领域项目时都有成本数据可参考。四是引导社会竞争和公众力量参与改革。通过有条件、有步骤的推进部分项目绩效信息和绩效结果公开,探索引入社会化竞争机制,让成本控制更有效、质量管理更规范、财务核算更清晰、实际效益更优越的社会主体参与政府部门具体项目实施。五是提高人员素质,建设专业人才库。财政部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利用学校师资优势,提高分析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使之能够承担起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职责。


版权所有:北京金凯伟业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440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