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预算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探索及成效

北京金凯伟业咨询有限公司方娅 姚春艳 何艳宁

摘要:近年来,按照财政部要求,中央部门开始选取部分项目作为试点,逐渐探索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很多挑战与问题。本文主要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为例,总结“十二五”期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成效,为同类预算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项目绩效评价

自2011年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逐渐开始探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将绩效理念融入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目的为强化资金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进一步推动中央部门开展这项工作,财政部以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绩效评价为突破口,要求中央部门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并印发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财办预[2011]47号)等,明确绩效评价工作原则、程序及内容等。  
  “十二五”期间,我们单位有幸协助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以下简称“总会”)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从2012年至2015年,通过参与总会绩效评价工作实践与探索,可以看出,总会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本文主要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为例,总结“十二五”期间总会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成效,为同类预算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与依据。

一、评价项目及特点

总会评价项目主要涉及人道救助救援、贫困患儿救助、造血干细胞及人体器官捐献、生命健康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目的为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十二五”期间,评价项目及主要特点如下:
  
  1.以公益性为主,服务对象为社会弱势群体
  
  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中国红十字会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致力于改善人的生存与发展境况。因此,总会项目大部分以扶贫救弱、人道救助为主,如针对受灾群众、贫困患病儿童家庭的救助等。通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救助更多社会弱势群体。项目服务对象主要为社会弱势群体,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2.涉及项目承担单位层级较多
  
  总会项目涉及承担单位较多,包括总会/直属单位、各级地方红十字会。其中,总会/直属单位主要负责项目总体组织和管理,各级地方红十字会负责项目具体实施。从总会到各级地方红十字会(一般到县级),项目涉及承担单位层级较多,且数量庞大。
  
  3.资金来源较特定
  
  总会项目实施内容主要以扶持社会公益事业为主,因此,大部分评价项目资金来源于国家彩票公益金。据统计,每年彩票公益金项目约占评价项目资金总额的97%-98%。

4.评价规模逐年扩大

2012-2015,总会开展绩效评价项目数量34个,累计评价金额为144047.61万元。自2012年以来,评价项目规模在不断扩大,呈逐年递增趋势。与2012年相比,2015年绩效评价项目数量、资金规模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具体情况见图1、图2。

图1:2012-2015年总会绩效评价项目数量情况

图2:2012-2015年总会绩效评价项目资金情况

注①:2012-2015年是指评价工作年度,实际评价项目实施年度为2011-2014年。

三、评价重点及方法  

1.评价思路
  
  由于总会项目涉及承担单位较多,各级单位负责工作内容均不相同。针对项目特点,主要考虑从总会/直属单位、地方红十字会两个层面着手,评价内容各有侧重。在总会/直属单位层面,侧重于评价项目前期立项、资金落实等;在地方红十字会层面,侧重于评价项目资金使用、业务执行、产出及效果实现情况等。
  
  2.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内容及特点,主要从投入、过程、产出及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项目投入方面,重点评价总会/直属单位对项目总体前期立项、绩效目标设定以及资金分配情况;项目过程方面,重点评价总会/直属单位以及地方红十字会对业务管理制度制定与执行、资金使用与监管情况等;项目产出及效果方面,重点评价地方红十字会对项目产出完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与效果,具体情况见图3。

图3:总会项目绩效评价关注重点

3.评价方式方法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2012-2015年,根据总会项目特点,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比较法、抽查调研、因素分析法等。通过多种方法对项目立项、执行、产出及效果情况进行充分论证分析,具体见图4。

图4:总会项目绩效评价方式方法

四、实施成效

(一)项目实施效果
  
  1.人道救助水平不断提高
  
  “红十字天使计划”、“博爱送万家”等各类救助救援项目的积极开展,为贫困家庭和困难人员送去关爱和温暖,促进了中国红十字会人道救助水平提高。“十二五”期间(截至2014年),累计救助贫困家庭数10 万户,资助贫困白血病、先心病患儿达11955名;不断扩大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库容量,新增库容66.55万人份,总库容超过200万人份,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达到4680例,挽救了大量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命;逐步推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全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新增32962人,成功完成器官捐献达到1499例,同时,对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机制、技术标准等进行了积极探索。
  
  2.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深入开展
  
  通过开展救护师资培训、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社区救护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各类急救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对应急救护知识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率。2011-2014年,累计培训救护师资6976人,培训学校健康安全辅导员2846人,支持学校开展救护宣传活动近千次,同时注重向务工人员、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此外,不断开拓宣传新途径,推广“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手机软件,扩大应急救护知识的宣传范围,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3.备灾救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总会每年采购储备大量救灾物资,并调存至全国各个救灾备灾中心,灾难发生时,及时对受灾地区群众提供物资、医疗、供水等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加强对红十字救援队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援队的综合救援能力。在芦山地震和鲁甸地震中,红十字救援行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保护了灾区群众的生命健康。通过不断完善备灾救灾机制,加强储备救灾物资,推进红十字救援队伍建设,备灾救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评价工作取得的成效
  
  1.绩效管理认知程度得到增强
  
  绩效评价工作开展以来,总会各单位绩效管理理念与意识得到增强,相关人员逐渐认识到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予以充分重视。一方面,更为积极配合评价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准备相关绩效资料;另一方面,主动学习绩效管理相关知识,并思考如何加强项目绩效管理,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如,实施过程中,开始注重对项目资料的收集和留存,并及时对项目绩效情况进行总结等。
  
  2.绩效目标设定有较大提升
  
  通过评价工作的开展,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有较大提升,绩效目标及指标设置更为科学、合理。如白血病救助项目,完善了项目效益指标,使指标设置更为细化、量化、易于考核;骨髓库建设项目,年度绩效目标内容更加明确、具体,更能体现项目产出及预期效果。
  
  3.项目管理更为规范
  
  绩效评价工作促进了总会预算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管理更为规范。一是预算编制方面,资金测算依据更为充分,预算编制内容更为细化、完善;二是委托业务管理方面,大额资金对外委托方式、合同签订等更为规范、合理;三是制度建设方面,针对项目实际情况及评价结果,相关单位对业务及资金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四是资金使用方面,各级单位资金拨付及时性、使用规范性均有较大程度改善。
  
  4.建立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总会逐步建立了评价结果应用机制。每年评价工作结束后,总会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评价结果,使项目执行情况及效果能够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此外,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建立相应的整改机制,要求各项目承担单位根据评价中所提问题及时予以整改,促进项目管理更为规范、优化。

五、相关建议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总会绩效评价工作开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加强项目目标管理
  
  绩效评价工作能够起到事后监督作用,但无法解决项目立项时就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如项目前期论证不足,目标不够明确、具体等。建议加强对项目前期立项目标管理,按照2015年财政部发布的《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要求,对项目前期立项进行评审,充分论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明确项目目标,从源头上规避项目执行中的风险与问题。
  
  2.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项目执行监控
  
  总会项目涉及承担单位层级较多,为有效加强项目管理,建议针对项目实施,建立健全相应的业务及资金管理制度,明确各层级项目承担单位工作内容,从制度上保障项目总体执行及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同时,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定期对项目承担单位业务执行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及时纠正相关问题,保证各项目承担单位能够按照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3.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
  
  目前总会大部分项目采用的是纸质化管理模式,网络化办公水平不高,如白血病患儿救助,患儿资料全部由各承担单位逐级递交至总会层面进行审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实施进度和效率。建议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对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简化项目流程,使项目管理更为优化。同时,充分考虑基层单位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将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予以整合,使基层人员能够在统一的系统平台完成各项目相关工作,减少基层人员工作量,提高项目总体执行效率。

六、结束语

“十二五”期间,从中央到地方,各有关部门对绩效评价工作进行了有力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真正实现预算绩效管理还有很大的距离。就绩效评价而言,评价指标体系、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尚未突破实质性应用,形式作用要大于实质作用等。同时,评价工作开展仍以财政部门推进为主,预算部门推进主动性不足。2014年新预算法的出台将加快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与发展,对于参与这项工作的财政部门、预算部门以及中介服务机构来说,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各参与方继续努力与探索,从而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成效。

版权所有:北京金凯伟业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44035号-1